日前,《2013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人艺术品和古董开支减少24%至106亿欧元,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地位重回老二。今年艺术品春拍陆续开锣,市场行情会否有所改变?又该如何在拍品市场乱象中冷静投资?这些问题成为本期的拍卖风向关注点。
有人说去年艺术品市场秋拍的冷延续到了现在,春拍缺拍品或成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但也有专家提醒,这或是相对低价收购藏品的好时节。
2013艺术品市场会好转
仍面临拍品征集难
“去年秋拍的情况好于市场预期。在拍卖前,市场普遍有悲观情绪,所以征集拍品的时候,很多拍卖行最终都放弃了高价拍品,不敢征集,担心尽力争取到后拍不出去或者没拍出好的成绩,无法向卖家交代,又影响了市场的信心。”北京匡时[微博]总经理董国强[微博]表示,拍卖之后,大家遗憾的是,确实低估了形势。而现在,相当一部分人认为2013年市场会有所康复和回暖,由此可预见,今年同行们的进取心会更强,在征集高价拍品上胆子和魄力会更大。
据了解,在过去的两年里,欧美艺术品市场虽然面临金融危机,却连续破了世界纪录。譬如2010年上半年,贾克梅蒂的青铜雕塑《行走的人》拍出1.043亿美元,下半年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拍出1.064亿美元,2012年,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拍出1.19亿美元;另一方面,佳士得[微博]最近公布了业绩报告,2012年其全球成交额比2011年有所增加。这说明其实很多富人还是把艺术品投资作为回避金融危机风险的有效手段。
有专家称,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至少对比2012年会有所改变。当然,征集的困难依然存在。从目前看,各大公司征集的难度可能比去年还大,关键就是没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拍卖公司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今,艺术品市场的主动权已经不在我们手中,现在也不是拍卖公司一家独大的时候,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卖家还要“货比三家”,可以预料今后的征集还会越来越难。
广东市场活跃度不强
可到北方拉买家
广东艺术品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走在全国艺术品市场前列,但随着北方艺术品市场的崛起,逐渐成为“非主流”,本土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向来不温不火,每年的拍卖成交总额不及全国市场的5%。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外来资金都瞄准北京、上海市场,但是独独忽视广东市场,虽然从某个程度说,这令广东艺术品市场相对理性,没有泡沫,但另一方面也令广东市场活跃度不强。
皇玛拍卖董事总经理彭国杰认为,广东市场其实仍有充足的资金,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家,从最近一两年广东买家组团北上“抢货”可见一斑:“差不多的两件同一作者的作品,在广东卖50万元,‘北上’可能就得花上近百万元,买家们完全可以考虑在本土拍卖行买‘平靓正’的货。”他强调今年本土拍卖行春拍除了要花尽心思征集好的拍品,还要为刚刚入门的初级收藏买家做“普及型教育”,令他们更重视岭南书画:“相互竞争才是动力,本土拍卖行也完全可以从北方市场‘挖买家’,吸引他们组团到广东来‘淘宝’。”
据中拍协公布的《2010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显示,国内艺术品按时结算率非常低,2010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中国书画、油画当代、瓷玉杂项的未结算率分别达50.6%、43.3%、43.5%。对此,拍卖界人士呼吁建立一个业内“黑名单”,或倡议联合国内外几大拍卖行,提高竞拍者入场门槛。现在,优秀书画拍卖专场保证金已达到百万元以上。